“零售之王”招商银行在上个周末公布了2019年报,让人感到惊喜的是招行不仅仅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田惠宇行长的致辞也让人眼前一亮,既让我们看到招行在数字转型中的决心和勇气,更让我们看到一位银行家的人文情怀。

除了招行,作为首家发布年报的平安银行对零售转型和科技赋能金融也着墨颇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行均在零售业务转型、科技赋能金融上加大布局。

零售之王地位稳固,圈粉无数

2019年,招行实现营业收入现营业收入 2,697.03 亿元,同比增长 8.51%,净利润934.23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1425.64亿元,同比增长15.66%,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6.69%,“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的月活跃用户(MAU)达1.02亿 户,已成为客户经营的主要平台。通过对内开放App平台能力,对外向合作伙伴开放API,不断拓宽服务边界,使两大App中16个场景的MAU超过千万,其中金融场景使用率更是分别高达83.79%和76.21%。

招行的零售金融业务一直是业内的标杆,作为公认的“零售之王”,在2019年的年报中,招行在零售业务转型战略上提出充分发挥“开放和融合”模式创新和数字化创新成果,围绕连接面广、点多、数字化程度高的业务,开拓打造新的特色。

招行的“开放和融合”战略理念不仅仅体现在通过 API 接口输出金融服务能力,建立更加广泛的生态联盟,而是要通过商业模式的再造,利用金融科技推动业务模式、组织机制和业务流程的整体数字化转型。如招商银行去年为批评而生的“蛋壳”平台再次进入年报视野,截至2019年底,“蛋壳”上共有1,263篇意见建议获采纳,采纳率达到29%,持续优化组织形态和企业文化。

不断加码前沿科技投入

招行能在零售领域一枝独秀和该行在金融科技领域上的不断投入和深耕是分不开的。田惠宇行长在致辞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金融科技银行”,把探索数字化经营模式作为转型下半场的主攻方向。2019年,招行信息科技投入93.61亿元,同比增长43.97%,是本公司营业收入的3.72%,全行累计申报金融科技创新项目2,260个,累计立项1,611个,其中957个项目已投产上线,覆盖零售、批发、风险、科技及组织文化转型的各个领域,为3.0经营模式探索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在2019年,招行成为第一家将金融科技投入比例写入公司章程的商业银行。

在科技基础能力提升方面,打造开放型IT架构,建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规模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大AI技术研究和应用,建设智能客服、风险舆情、计算机视觉三大AI云服务;完善并发展标准分链、BaaS(区块链即服务)平台生态,应用数量累计达25个。同时,继续深化业务和科技融合,全面推进价值驱动的精益研发转型。

面对数字化世界,招行在碰撞中成长,其中最大的成长就是整个组织逐步找到了数字化转型的感觉,就像招行十年如一日做零售业务对服务的感觉相同,数字化转型正在深入招行体系化能力的骨髓。

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深入推进

无独有偶,平安银行的年报也对零售转型战略和数字化转型做了展望。平安银行的年报中也提到,2020年的经营计划中,首先要全面推进数据化经营,然后就是全面打造“平台和生态银行”。

在零售转型战略上,平安银行以数字化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为新阶段的具体着力点, 要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全力发展“基础零售、私行财富、消费金融”3大业务模块,提升“风险控制、成本控制”2大核心能力,构建“1大生态”驱动融合。

平安银行以经营管理全面AI化为宗旨,充分运用AI技术,多管齐下推动端到端的流程再造与模式革新,实现AI银行。同时,将账户、产品、服务能力与第三方平台的场景、流量相结合,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与生态;将已成熟的技术、模型、产品输出至第三方金融公司,创造全新的盈利模式,打造金融科技标杆。

金融科技深耕私行业务

依托集团核心技术,平安银行持续深化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 生物识别等前沿科技与应用场景的融合,实现“技术引领”;坚持科技赋能金融,通过不断优化升级 面向个人、公司、小微企业和金融同业客户的口袋银行、口袋财务、小企业数字金融和“行e通”等 服务模式和平台,实现“模式和平台”引领;以“金融+科技”双轮驱动,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并从硅谷、国内外领先互联网企业引入大量复合型高端技术人才,实现“人才引领”。 

从两家银行的年报中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银行零售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家上市银行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各家银行也都铆足了劲儿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新兴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给银行业发展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而数字化经营理念和对金融科技的不断加码也已成为取得这场比赛胜利的重要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