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面向未来,未来已来
◆ 看见已来的未来(是清醒)
◆ 相信未来的已来(是理性)
◆ 因为看见,所以相信(是经验主义的务实)
◆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是把握规律的远见)
◆ 最大的和已来的未来:是数字化
二、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 近现代以来全球发展的“三化归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
◆ 当代中国特色的“新三化归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带动和融合的)+新型城市化(以人特别是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市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现代化。”(详见刘亭:2009《大转型——新三化归一》一书)
◆ 新世纪三大新趋势:“信息化+生态化+人文化”
◆ 近现代人类社会的数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
三、 何谓信息化?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通讯……
◆ 信息化=实体虚拟化+信息数网化+技术泛在化+应用分享化
◆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四、 何谓数字化?
◆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 信息化=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的工业化
◆ 数字化=数字技术支撑和引领的信息化
◆ 智能化=智能技术支撑和引领的数字化
五、 何谓数字经济?
◆ 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支撑和引领的新经济形态
◆ 数字产业:数字科技研发+数字产品制造+数字设施建维+数字内容生产
◆ 数字经济:数字科技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广泛而深刻的赋能或增值应用
◆ 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与上述同理
六、 发展数字经济的两大方向
◆ 一是数字产业化(狭义的数字经济):就是发展好“单纯数字产业”,如前所述的数字产业四大板块
◆ 二是产业数字化(广义的数字经济):就是数字科技在单纯数字产业以外的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如电子商务、智能制造、 现代物流、智慧医疗、网络教育、数码娱乐,等等。
七、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
◆ 十九大报告(20171018):“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所谓的“化”,就是构成事物的对立统一两方面,互相渗透、融合,最后导致量变到质变的这么一个转变、转化的过程
◆ 传统经济和新一代数字科技两者融合到位的新经济,就是数字技术支撑和引领的数字经济。浙江甚至是全国,实现“换道超越”的希望皆在于此。
八、高质量发展乃转型发展
◆ 高质量发展天上掉不下来,地里长不出来,只能从我们习以为常、轻车熟路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型升级而来。
◆ 发展一定不要抱有“刀切豆腐——两面光”的幻想。
◆ 浙江省委、省政府清醒而及时地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重大任务。
◆ 转型不到位,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都无从谈起,或谓“墙上挂帘子——没门!”
九、 数字化转型
◆ 社会和政府的数字化转型
省委车俊书记: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让“数字化转型”成为浙江改革一张新的金名片。要继续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互联网+放管服”,优化和推广“浙里办”“浙政钉”,全力打造“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要全面铺开各领域治理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大力实施城市大脑、电子发票、无感支付、电子身份证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变盆景为全景,形成体现浙江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新模式、新方案。
◆ 经济数字化转型
□ 数字经济部署
努力打造“三区三中心”,即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新型贸易中心、新兴金融中心。力争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较2017年翻一番,建成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加快推进数字大湾区、城市大脑、移动支付之省等十大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建设。
□ 数字经济发展
全省数字经济总量从2014年的1094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3346亿元,是2014年的2.13倍;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27.25%,上升至41.54%,年均提高3.57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国第4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2014年的285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548亿元,年均增长18.1%,占GDP的比重从7.1%,提高到9.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7.5%。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安防等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浙江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达73.34,较上年提升2.58,在全国各省市位次从第5位上升到第3位;软件业综合发展指数达74.47,较上年提升1.5,继续保持全国第3位。
十、 结束语
◆ 以经济、社会、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力促浙江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