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侧重于技术层和应用层,尤其是终端产品落地丰富,但受限于创新难度大、技术和资金壁垒高等特点,基础层短板突出,底层技术和基础理论缺乏标志性研究成果。

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旷视等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正在基础层不断发力,从底层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设。

在旷视看来,人工智能应用层的场景是无限的,所以对于算法的需求也是无限的,但目前人工智能产业算法生产具有局限性,只能维持AI产业短期的表面繁荣,真正影响产业长期发展的应该是从人工智能基础层发力。

为此,旷视自2014年起便开始自主打造新一代AI生产力平台Brain++,包含深度学习框架天元(MegEngine)、深度学习云计算平台(MegCompute)、数据管理平台(MegData),能够协同优化数据、算法、算力,让研发人员获得从数据到算法产业化的一揽子技术能力。

日前,旷视科技高级解决方案部王锐参加第八届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2020)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论坛接受了媒体采访,并对疫情下的AI、新基建带来的机会以及旷视科技的未来技术布局做了解答。以下是采访实录:

问:疫情下,旷视10天做了一个温度检测系统?怎么做到的?实际有什么作用?

答:旷视科技其实大年初四就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了,所以很快就开始展开了工作。另外,旷视前期做了很多类似的工作,只是没有把温度检测加进去,所以在遇到这样的情况后,旷视科技要实现这样的功能是很快的,因为旷视科技本身有非常完善的软硬件平台。

疫情防控期间测温模块在各大应用场景里发挥了很好的优势,比如机场、火车站。

问:旷视技术落地的方向,有金融、智能手机、安防,都是比较细分的具体领域,如何看待这三块市场的潜力和规模,更看重哪些领域?

答:其实各个部分都很有潜力,因为每个行业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而且都是规模很大的产业。前期,大家可能都觉得AI最大的市场是公共安全,然而现在发现,其实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都有很多需求,其体量也没有低于传统的公共安全市场需求,特别是对于AI公司来说,这些领域能发挥的空间也很大。

问:你怎么看待“新基建”?新基建能够给创业者们,尤其是人工智能行业的创业者们带来怎么样的机会?

答:此前,AI基本上算是自上而下的一个发展过程,自从新基建提出来了以后,大家对AI在认识度上有一些变化,比如AI并不是能够解决所有事情,但同时也可以帮助大家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大家对AI技术的认识和认知都更清晰了一些。

问:人脸识别的隐私问题也是社会上关注很高的问题,你认为人工智能企业应该如何打消用户的隐私顾虑?

答:隐私问题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国外,然而在国内来讲,大家可能没有那么极度的在意。拿我本人来说,如果相应的应用确实能给我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好处,我可能就能接受这方面的问题。

比如身份证,其实里面已经有很多相应的信息,大家在办银行卡业务的时候,银行就已经在采集和识别相应的图像甚至指纹信息,但这对大家来说是出于安全的目的的,所以相信大家是可以接受的。要让用户不敏感,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人脸识别等AI技术真正用到实际应用里面,最主要的还是要给客户带去实际的便捷。

问:旷视科技在国外的业务多吗?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之后,影响大吗?

答:目前在国外有一些,然而不多。因为美国将旷视列入实体名单,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影响,有点措手不及,因为会用到一些美国厂商的硬件,经过一段时间的缓解,采用一些国产替代后,目前影响不是很大。

问:旷视的定位是人工智能算法服务商吗?

答:不但仅是AI算法提供商,现在应该是AI生产力平台提供商。旷视自2014年起便开始自主打造新一代AI生产力平台Brain++,包含深度学习框架天元(MegEngine)、深度学习云计算平台(MegCompute)、数据管理平台(MegData),能够协同优化数据、算法、算力,让研发人员获得从数据到算法产业化的一揽子技术能力。

在Brain++的基础上,旷视得以开发出大量部署于云端、移动端、边缘端等全计算平台的先进深度神经网络,实现了全栈式解决方案对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垂直场景的赋能,帮助实现降本增效,旷视也由此成为这些领域人工智能落地的领导者。